一、哪条哪款哪条备注里写了测量模型的形式一定是“等式”啊?规程/规范给出的所谓“数学模型”(注:已更名为测量模型)不是“测量函数”是什么?
  答:请你认真仔细地看看JJF1001的5.31条“测量模型”定义的注1,把眼睛睁大一点,看看“测量模型的通用形式”里面有没有等号,是不是个等式。你也可以瞪大眼睛看看5.32条“测量函数”定义的注1,那里是不是白纸黑字写着“测量模型可明确地写成Y=f(X1,X2,……,Xn),其中Y是输出量,……,f是测量函数,X1、X2、……、Xn是输入量”?请问一贯概念混淆,只会骂街不学无术的“砖家”,“数学模型”难道是“测量函数”吗?测量模型不是等式是什么?
  二、第5.33条的“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的注2所说的“示值、修正值和影响量可以是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你怎么没看见呀?
  答:“示值、修正值和影响量可以是测量模型中的输入量”,人人都可见了,不过,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却只有你一个。这里之所以增加了一个“可以”,而不是用“必须”,你明白为什么吗?我在8楼就明确告诉了你,测量模型的输入量多寡,复杂程度完全取决于被测对象(输出量)的计量要求高度和测量风险大小,准确度低风险小的测量模型可以极其简单,输入量就用不着考虑“影响量”。准确度越高或风险越大的,测量模型的输入量就越多,影响量就必须纳入测量模型的输入量,测量模型也就越复杂。
  三、以上模型到底是“测量模型”还是“测量函数”啊?以及对17楼复制粘贴的CNAS-GL026:2018只言片语的看法
  答:17楼仅仅复制粘贴CNAS-GL026:2018中的“数学模型”,是其有意只复制粘贴标准的只言片语以达到欺骗和误导他人的目的。
  首先回答“以上模型到底是测量模型还是测量函数啊?答:这是明明白白的等式,它的确是测量模型,但绝非测量函数,等式的一部分(等式右边)才是测量函数。
  第二,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标准发布于2018年,仍然使用早已淘汰的“数学模型”术语而不使用官方正式术语“测量模型”,应该是个明显的错误。
  第三,CNAS-GL026:2018名称是《无线电检测不确定的评定》,与时间频率计量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时间频率计量是当前计量各领域中准确度最高的。其中4.2条讲的是“衰减校准”,4.2.1条讲述了测量原理。对于这种高准确度的被测参数(输出量),其测量模型的输入量理应考虑影响量,理应写得复杂一点。17楼故意回避测量原理,回避时间频率计量的高准确度,以个例代表全部,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热 线 0755-27784155

电 话180-2695-09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报价

邮件:19810048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联系微信
联系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