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任禹西)日前,计量院“质量开放日”在计量院二基地举行。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表示,计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也是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计量在保障市场秩序规范,促进公平贸易、科技创新、支撑政府监管、保护消费者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182项国家计量基准,建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6万余项,批准国家标准物质1.2万余种。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发布1748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3000余项部门、地方和行业计量技术规范,计量技术规范日趋完善。1576项国家校准测量能力得到国际承认,国际排名跃居第三,亚洲排名第一。

  推进测量管理体系建设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到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再到出厂产品的合格检验,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大量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数据来保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认为,企业计量水平的高低,测量体系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没有准确的测量,不可能带来有效率的生产,也不可能实现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方向介绍,目前,已有2679家企业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多数都配备了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大的企业,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对计量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测量管理体系,质量水平较高。

  建立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计量被称作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没有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没有统一完善的计量体系,任何制造都缺少统一的“标尺”,任何创造也不可能实现。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早前,国务院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任务和要求。建立面向工业产业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计量创新模式,是整合社会计量资源,为我国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一项尝试,也是充分发挥计量在产业中作用的重要契机。

  “我国已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批准筹建了31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入聚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和需求,加强产业专用测量设备、测试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谢军说,“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聚焦当地产业特点和需求,加强省级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的构建。”

 

 1/2    1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热 线 0755-27784155

电 话180-2695-09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报价

邮件:19810048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联系微信
联系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