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时间单位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春去秋来、寒暑交替、周而复始

逐渐使人们产生了“年”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年,指的是回归年,古人又称其为“岁”

。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日周于天,一寒一暑,四时备成……谓之岁。”

四时,指的是四季,显然这里的“岁”,就是一种自然时间单位。

浅谈古代计时文化

太阳年又称回归年,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除了年、月以外,人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时间单位是日。

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周日运动对人类生活影响的真实写照。

日升日没、周而复始,自然会使人们产生“日”这一时间概念。

宋代科学家沈括把它形象地称为“凡日一出没谓之一日”。

这说明“日”这一时间单位,是建立在太阳的周日运动基础上的。

二、十二时辰制

中国古代普遍采用将一日分为十二时辰的计时制度。

这种时制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太阳运动的认识,

既然时间的流逝取决于太阳的运动,

那么太阳在空中的方位就可以用来标志时间的早晚。

浅谈古代计时文化

于是,他们把太阳在空中运行轨道均匀分为十二份,每一份对应一个方位,

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

太阳位于不同的方位,就表示不同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十二时制。

十二时制产生时间相当早,

《周礼》中有“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之说

即指一年包含十二个朔望月,一日包含十二个时辰。

浅谈古代计时文化

吕才四柜式漏刻

在时间计量中,对于自然时间单位,

古人尽力测出其有特征意义的天文现象发生时刻,

由两时刻之间的间隔来确定这些时间单位的大小;

对于人为时间单位,则尽力寻求能够均匀变化的物质运动形式

例如均匀滴下的水滴、缓慢燃烧的香等

由之反映出时间流逝。

公众号查看原文

相关新闻

热 线 0755-27784155

电 话180-2695-09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报价

邮件:19810048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联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