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授信”向“市场采信”转变
大幅减少“政府授信”行为,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检验检测市场化改革,提高“授信”流动性,推动存量“政府授信”向“市场采信”转变。
推进市场化改革,适应市场竞争。全面推进检验检测领域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检验检测机构,才能更加主动适应市场竞争。
有序引导资本,优化市场结构。着力推进检验检测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检验检测机构兼并重组。通过资本的有序发力,解决 “小散弱多”的问题。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中国名片。持续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品牌建设,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创建“百年老店”,营造检验 检测机构珍惜自己的品牌而非行政资质的整体氛围。
从“行业管理”向“产业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对检验检测的管理依然侧重于行业管理,没有将之作为一个产业来推动。“行业”与“产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行业管理看重的是法规边界,产业发展看重的是扶优做强,直接导致市场监管的使命任务不同。
加大政策支持,盘活产业资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检验检测机构视同科研单位,享受国家科技 创新扶持激励有关政策。盘活冗余科学仪器设备资产,鼓励科研、教育等领域科学仪器设备投入再生产, 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设备使用率。
加强产业协同,推动数字化发展。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为检验检测产业链协同创新基地,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向上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参与产业创新。推动从“数据化”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打破数据孤岛,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
加快产业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紧研究 检验检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流动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成熟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产业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
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
要改变目前检验检测机构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状,必须从“资源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
优化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开展重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仪器设备和仪器零部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打破对先进制造业国家的技术依赖,打 造科技赋能、体系完备、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条。
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 积极推动检测方法的研制与创新,更多参与国际标准、技术规则等的制修订工作,争取检验检测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体系。 积极培养以检验检测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队伍, 完善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模式。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强化重大创新成果的“实战性”。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将有关职业纳入国家人才体系,享受国家优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