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数据采集仪校准项目
一、采集仪器的校准项目为测量误差。
校准前,可检查记录间隔、发送间隔、启动-停止模式、超温报警和收集器外观。
二、校准前的检查
1.记录间隔检查,根据采集仪器的操作说明,将采集仪器与PC机连接,安装并运行相应的软件,检查采集仪器的记录间隔是否可以连续调整。
2.发送间隔检查,对于无线通信采集仪,根据采集仪的操作说明,在PC机上安装无线数据接收装置和相应的软件,运行软件,检查采集仪的传输间隔是否可以连续调整。
3.启停方式检查,根据采集仪器的操作说明,检查采集仪器的启动和停止模式是否符合要求,启动和停止模式,采集仪器应能设置其启动和停止模式。固定启动模式或可选启动模式,如立即启动、定时启动、延迟启动、手动启动等。固定停止模式或可选停止模式,如完全停止、先进先出、按编号停止、手动停止等。
4.超温报警,根据集热器的操作说明,设定超温报警温度,然后将集热器或其温度传感器置于恒温设备中,使恒温设备的温度高于集热器设定的上限报警温度或下限报警温度。e、观察集电器报警是否符合要求,超温报警,集电器具有超温报警功能,其超温报警应为正常超温报警。检验可与测量误差的校准同时进行。
5.外观检查,采集装置外观目视检查符合要求。
a)带就地显示的收集器的数字显示应清晰。不应有闪烁、重叠、随机码和缺少笔画。小数点显示应正确。
b)可投入液体使用的收集器应密封无破损。
注:以上技术指标均不适用于资格认定,仅供参考。
三、校准方法
1.参数设置,根据采集仪的操作说明,采集仪操作所需的数据记录间隔、无线传输间隔、启动模式、停止模式超温报警值等参数应与PC机连接,记录间隔和TR的设定值应与PC机连接。传送间隔不应超过1分钟。
2.时钟调整
a)对于时钟可调采集仪器,可调采集仪器的时间值与定时器的时间值相同。
b)对于时钟不可调的采集仪器,应分别同时记录采集仪器和定时器显示的时间值。
c)对于零时钟的采集仪器,应与定时器同时设置和启动。
3.电源电压检查
记录电源电压。稳压电源应具有特殊的供电要求。对于电池供电的采集仪,根据其使用说明书,检查电池供电电压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如果低于正常值,应及时更换电池。
4.采集仪器安装
校准时,按以下方式安装采集仪器
a)当采集仪表的温度传感器是外部的,且传感器电缆或柱塞的长度足以将温度敏感元件浸入恒温器的均匀温度区,并且可以忽略环境温度的影响时,应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恒温器acco中。根据JJF1171-2007 6.6.5,数据采集部分应置于恒温器外。
b)当采集仪表的温度传感器是外部的,且传感器电缆或插头的长度不足以将温度敏感元件浸入恒温器的均匀温度区,或如果可以充分浸入,但由于插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不可忽略。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或当温度传感器内置且数据采集部分未密封时,应将其整体放置在恒温器均匀温度区。
本文由计量校准机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