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量管理的误区

企业计量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中的计量管理,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即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环保管理和科学研究调查活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凡存在计量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计量管理。

企业计量管理把企业计量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生产活动、经济管理活动更为具体,更具有活力。

企业计量管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是企业计量器具管理的全部,导致计量器具的工具化管理。
由于计量的普遍性误导了管理者,使之忽略了计量的专业性。

认为计量器具和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一样,拥有了它、使用了它,就应该具备“维修”它的能力,这样既方便生产又可以省去外送检定的费用,同时又能体现企业的实力。

这种不成熟的管理理念,造成了没有计量检定室就谈不到计量工作开展的畸形思路。

其实到头来恰恰是把计量工作淡化了,不但把计量工作局限于计量器具的管理,而且把计量器具的管理降级为简单的工具、设备管理。

这种误区往往发生在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企业中。
高层领导关心的是企业实力的反映,中层领导追求的是直观效果(因为计量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企业里如果正常开展,一般情况下是体现不出它的存在的。

如果开展了自己检定/校准项目,那就直观多了)。

如果经济运营管理不严密,再加上层层对计量工作的简单化理解,自然在企业初始发展阶段会有这种见怪不怪的场景。

此外,只要冷静地考虑就不难发现:企业自己开展计量检定/校准工作和企业计量管理的关系,就如同检验员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生产工人干活和生产管理等一样,谁重谁轻,那自然是管理为重。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考虑到计量的特殊性应以管理先行,检定/校准委托专业部门。

以后根据企业发展情况,经过经济核算,挑数量较多或方生产的计量器具通过建标考核来达到企业自己合法开展检定/校准工作。

误区二:把实验室管理办法套用于企业计量管理

在科技要求较高或规模较大的企业刚刚起步时,理化实验室随之逐步建立,计量工作也同时展开,有部分企业就把计量和理化合并在一起,这也是自然的。

但如果用实验室数量种类不多的计量器具管理模式,来管理整个企业成百倍甚至千倍之多的计量器具,则会使管理混乱,大大增加管理成本,降低计量管理效果,使管理失控,给企业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误区三:计量检定/修理或理化检测专家就是企业计量管理专家

一些企业在计量工作起步的时候,很容易把计量管理人员、计量器具检定/修理人员以及从事理化检测的人员混为一谈。其实计量人员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1.计量检定/修理人员

   深圳仪器校验 包括从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测试、校验、比对等各种活动,负责确定计量器具计量特性(含调整、修理)的人员。

    2.计量管理人员

    从事计量检测体系设计、建立、审核与管理评审;计量器具配置策划;检测数据的确认以及有关测量的方法、技术资料、记录、封印管理;包括测量方法制定、误差分析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

  3.其他计量人员

   根据企业情况也可以把操作大型/精密测量仪器或分析仪器的人员纳入计量人员。其实这类人员一般从事的是理化试验操作(实验室计量器具的使用者),即理化检测人员。

   所以不难看出,计量检定/修理人员及理化检测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计量管理内容离得较远。

   误区四:企业计量管理就是企业计量器具管理

    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计量器具的管理就是企业计量管理的全部,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相关新闻

热 线 0755-27784155

电 话180-2695-09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报价

邮件:19810048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联系微信